5.热相关疾患:热衰竭、中暑与其它
激烈运动使身体产生热的速度极为惊人,马拉松跑者可以每小时制造超过1000千卡的热量。这样的产热速度之下,如果身体不能把热量散去,将每两分钟体温上升摄氏一度,十分钟后就达到足以使全身多种器官之细胞受到热伤害,也就是中暑的体温。因此,在身体散热不良的情况下,例如闷热潮湿无风的环境、透气性不佳的衣着、导致排汗减少的身体状况如脱水或药物如抗组织胺等,较不激烈的运动也可在较长时间后导致中暑。
在旧的观念里,中暑与热衰竭两个名词代表不同的疾病,其症状有明显分别,中暑是高温无汗,热衰竭是多汗苍白;现在认为这是错的。中暑与热衰竭并无清楚的分际;两者都是体内储热超出排热太多的过程导致的病变,有其重叠的部分。热衰竭主要表现在水分盐分从排汗流失过多,相对血管内容积不足,脑部循环不足,而可能有头昏、无力、恶心、各种程度的意识变化、心跳加速等症状,但同时也会核心体温上升。中暑主要是核心体温上升程度已经造成几乎全身重要器官的细胞伤害,但也是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成分。若说两者是程度之分也对,中暑是极为严重的急症,在早年死亡率高达半数或以上。中暑发生时通常仍然大量流汗,所谓无汗只是末期现象。热衰竭的病患如果肛温超过摄氏39度,或意识昏迷,就必须当成潜在的中暑。虽说中暑发生时体温很高(通常超过40度),但当被送到医院时也可能已经降低,而其全身多重器官伤害的病变仍在进行。
昏迷是中暑最重要症状,另外,超过半数会全身痉挛,心跳常常超过每分钟140,呼吸唤气过度也很常见。肌肉痉挛会产生更多热而不利于降温治疗;换气过度导致血液变碱也可能造成肌肉僵直痉挛。中暑的低血容量可导致急性肾衰竭。中暑可引起横纹肌溶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这更进一步伤害肾脏。肺、心、肠胃道也会受伤害,而肠道内的细菌内毒素因肠壁通透性增加而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败血性休克。
局部肌肉痉挛常并发于热衰竭,但也常常单独发生,与肌肉过度劳动、热环境大量流汗、大量喝淡水有关,且喝0.1~0.2%盐水(血液或一般等张运动饮料是0.9%)能有效缓和。不过登山常见的下肢「抽筋」部份并非与盐分有关。有时应检讨鞋带是否太松,是否只绑到脚部而没有绑到踝关节以上,使得行走时脚的稳定性需要额外的脚趾与小腿肌肉用力。非热衰竭或中暑的痉挛不会肛温上升、心跳快、意识表情迟钝或混乱、全身肌肉软弱无力、因脱水而皮肤失去弹性且口腔黏膜干燥这些现象。
治疗方面:
热衰竭的病人必须立刻停止运动,平躺于荫凉处,解除过多的身上衣物,降体温与补充液体。最好一开始就量肛温,以考虑中暑之可能。降温最有效的方法是浸泡冰水,在野外可以用凉水反复湿润全身并搧风。意识若清楚可以饮用冷水或添加盐分的饮料,但饮料的糖分含量若超过6%,可能导致吸收减慢,而台湾的运动饮料含糖在7%左右,可以稍加稀释。液体补充一开始的2-4小时喝下1-2公升,接下来的24小时喝下稍多于这次运动前后体重减轻的量。热衰竭病人的第一天不可再从事任何运动,必须完全休息。
中暑首要快速降低核心体温,最好半小时内降到低于39度,但同时须注意呼吸道与生命征象的维持。全身浸泡冰水或冷水是最有效的方法。在野外,因为不能快速监测体温,当量到体温降至39度时,降温动作必须暂停,以免造成体温过低;在医院因有实时肛温或食道温度监测,超过38度便须继续降温措施。用酒精擦拭以期降温并非好方法,因酒精从皮肤吸收会导致毒性。退烧药无效且有毒性,也不可使用。全身痉挛必须静脉注射药物(diazepam)来使其停止,否则体温难以下降,但须注意此药抑制呼吸中枢,可能呼吸停止,须用气管插管建立呼吸道。体液补充可于前四小时给1.2升静脉注射,过多有时反而可能导致肺水肿。野外中暑的病人在紧急降温处理同时应紧急联络后送入医院。
热可引起呼吸换气过度,不管有无热衰竭或中暑。换气过度时除了呼吸很快外,因体内二氧化碳减少导致血液变碱而有头昏、肢体脸部发麻、严重时肌肉僵直现象。僵直的肌肉会持续产生热而不利于病情。传统上许多医疗人员治疗换气过度喜欢较病人使用塑料袋呼吸,重复吸入呼出的气体可提高体内二氧化碳,但这是很危险的方法,因为可能造成缺氧窒息,若原来已经中暑或热衰竭,这对脑部更是不利。若在高海拔,体内二氧化碳过高与缺氧会导致高山病或使其恶化。如果在低海拔,病患也没有中暑或热衰竭,要使用塑料袋呼吸治疗换气过度仍然须十分小心,病患必须神智清楚,而且一定要让病患自己手拿塑料袋,不可完全盖住口鼻而不留空隙,且随时可以自主地移开塑料袋以呼吸新鲜空气。
短暂的昏厥也常见于热环境的活动,有的是热衰竭引起,有的不是。不管什么原因的昏厥倒下后都应该先维持躺着不要扶起,最好侧卧脸朝旁边以免呕吐吸入呼吸道,然后移到荫凉处仍躺着。若倒下没有快速醒转,要高度怀疑是中暑。热衰竭的昏厥虽会醒转,但会有肛温上升、意识表情迟钝或混乱、心跳快等症状无法快速恢复。轻度脱水会增加姿态性低血压或迷走神经反射性昏厥的机会,这两种属于良性状况,休息、补充摄取含盐分饮水就会改善。脱水引起姿态性低血压时,液体补充应总共至少一公升,分次于1-2小时内摄取。
预防方面:
事先对于中暑等热相关疾病的警觉可以帮助防范。避免在燠热环境做过度体力活动或过长时间的停留、适度选择衣服穿著、提醒自己增加饮用水分或盐分饮料。
某些人属于中暑高危险群:老人、婴儿、肥胖者、酗酒者、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无汗症或其它皮肤疾病导致排汗减少者等等,更应特别注意。
活动意志不自由的人,例如军人、受训中的运动员、甚至登山队员等也会增加中暑机会,因此教练或带队者应该注意人性化管理,防范过度的运动生热。
登山活动中常常水源不足,过度节省饮水又爬山流汗,常处于脱水状态,增加了热相关疾病的可能性。
有时野外活动需要带安全头盔,阻挡了头部散热,最好选用有开许多通风孔洞的头盔(脚踏车用的安全帽)。带一把扇子上山,可以搧风散热。衣服选择透气材质。树荫下休息时尽量将帽子脱掉。
一般而言登山等户外运动时,若口渴才喝水通常不够补充体液,最好提醒自己喝更多一点。运动饮料可口的味道可以促进喝水,所含的盐分与糖分可以补充电解质与热量,但所含糖分若过高有可能导致腹泻。登山时带一些酸梅,加到饮用水中可以补充盐分,也让饮水更可口。喝水一次以150-250cc为宜,可以每小时数次。一次喝水过多导致胃过度膨胀而引发恶心感,将会刺激抗利尿激素过度分泌而导致血中钠浓度降低。在热环境持续性的激烈运动时,流汗的速度可能超过胃肠吸收水分的速度,因此运动若无节制仍有可能导致低血容量休克。
人对于热也会有适应现象。未经适应的人大量流汗时,汗中钠浓度大约是血浆中的一半;经过7-10天的热适应后,大量流汗时汗中钠浓度会降到未适应时的四分之一,皮肤血管扩张效率也会增加,运动时中心体温上升较缓。汗中钠浓度高时,流汗对血容量影响较大而对血中钠浓度与渗透压影响较小,所以引发口渴感觉较缓;汗中钠浓度低时,流汗对血容量影响较小而对血中钠浓度与渗透压影响较大,所以引发口渴感觉较强。因此热适应后会喝更多水流更多汗;而未适应前常常白天爬山时已经体内缺水而不太觉口渴,到了晚上休息才想喝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