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鸭鸭俺看电影了,其实在我看来,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一个女人从小暗恋一个作家,成年后的唯一主题就是向心中的恋人投怀送抱(这样形容有点粗俗,但看起来是这样),不求婚姻和结果(作品里的作家看起来是单身),为了留着他的影子,生了他的孩子,快乐的抚养。即使作家天性花心,三次相逢,三次相忘。最后孩子死了,女人病重,临死前才给作家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一切。

可惜她永远也不会知道,原来她深爱的这个男人,小时候大脑受过重创,经常会失忆。所以这个作家常常换新女友,因为他根本不记得自己曾经恋爱过。因此,作家不是没有可能爱上她,而是造化弄人,作家出差两个月后,忘记了自己生命中的这个女人。

唉,本来很深沉的一个剧情,被我说得乱七八糟哈,不是我胡编乱造,可是看完之后有点来气。艺术是高于生活浓缩生活,但总要源于生活吧。对于作家来讲,女主角和他并非一夜情,这么说绝对有根据:看两个人骑着摩托车去郊游,一路撒下欢声笑语和幸福的回忆(就回忆而言仅仅限于女主角^_^)的那场戏,背景是春天了,没有雪。两个人第一次干柴烈火是在飘雪的冬天,北京可不是大连,雪下了就化,在北京,除了春天来临,想雪化得无影无踪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两个人去郊外,也不可能有人去郊外的树林里扫雪:)根据两个人分别时的缠绵难舍,故而可以推断,两人基本处于同居状态。而同居的时间怎么也得10天半个月的,甚至更长,(万分懊恼看电影的时候吃那个酸桔子,关键时间没听情)。

因此8年后作家再见到面容依旧姣好的女主角居然一点点的印象都没有,失忆是最合理最正常的解释。而且,你看两人第三次相逢时,作家似乎隐隐想起什么,但是却无力记起。——甚至管家都能认出来,只是他不敢告诉自己的主人,怕他知道自己有失忆症而伤心痛苦。

最后还要说,其实徐静蕾的演技真不怎么样,可是我就是喜欢她。如果她能把郊游时的背景添上点雪景,就perfect了。

永不放弃爱与自由

TOP

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好象很本文无关。

记得是02年10月,有一对夫妻去稻城,丈夫在帐篷里一睡不起就此长眠,事隔不久,就看到他妻子纪念他的文章。

还有05年1月的四姑娘山难,不必很快就写了文章回忆当时的情况。

这两篇文章固然行文悱恻似处处断肠,但知道我当时的感受么?————假!!!甚至我的心中还有愤怒和鄙视————没有足够深的爱,就不要装出来吧!

记得当年大学毕业时,同学写给我的留言册被我收起来束之高阁,直到半年后才有勇气再次翻看————我不能看同学给我的留言,一看泪就止不住;我最受不了那种心疼的感觉!伴随着心疼的还有胸闷气短!这数年前的感觉今日我依旧记忆犹新。不要觉得我可笑罢!!因为那是对关心我照顾我的室友的从此天涯的不舍,因为那是我对一去永不再返的青葱校园岁月的感伤!

当然一切早都过去了,除了淡淡的记忆什么都没有了。但从那时候起我明白了:原来人伤心是会心疼的,很疼很疼。疼的你不敢去触及记忆,不敢。

姥姥去世时,我16岁。我妈妈用了整整两年呵!才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后来妈妈说,要不是你和你弟弟,我真是没有勇气在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两年的日子,包括妈妈在内,没有人提起姥姥,家里所有的像片都收起来,所有能联想起姥姥的东西都藏起来。姥姥去世半年后,妈妈依旧会在梦里哭醒,然后一夜无眠到天亮……那时的妈妈已经年过不惑。

都说友情如水,亲情如茶,如水如茶的感情如此,那据说可以生死相许的爱情呢?岂不是也要肝肠寸断!

所以,以我的人生经验判断,一个人失去生命中挚爱的人短时期内就可以从容淡定地回忆细枝末节,除了他(她)爱的不够深之外,再无其他解释。如果爱的够深,根本无法回忆——那种伤心是会影响呼吸和生存的,不能回忆。除了时间这剂药,就是挚爱的人起死回生。此外再无良方。

我知道也许有人会认为我武断,会说不是人人都是你,不要拿你的感情标准去衡量他人。

但人都是有心的,只要有心,情到深处就会心疼!!如果没有心疼只有一种解释:爱是爱了,可是爱的不够深!!

扯远了。写书拍电影可以随心所欲,没准胡编乱造还能得个什么奖。可是我们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很多事,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永不放弃爱与自由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