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甲虫在2005-1-13 15:54:59的发言:
分组制存在一些问题,会把全队的力量分散开,同时影响队内团结。虽然对领队来说更容易管理,但是户外活动跟项目管理还是有很大不同,户外活动主要还是侧重体能上,小组基础上的体能互补显然没有全队基础上的更有效,一般情况下,队员在保证自己完成任务前提下帮助他人是对整个队伍是有益的。个人觉得在队员人数相对较多队伍中,采用传统的前队、中队和有力的收队还是比较合适的。后面队伍地管理方式又回到传统方式,也说明这一点。如果想通过简单地分组来达到一定结组保护的效果,由于没有装备和配合,结果还是只能做到人人自保。
当队员出现状况后,如何根据情况要求其下撤,一直以来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大概是因为一方面有的时候下撤需要其他有人陪同,而这又与自助游有冲突;另一方面队员自己也不想轻易放弃。对领队和队员来说这个问题都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有感而发,没有针对恰好的意思,因为他是我的朋友:)。
看到这里又想起了并不顺利的2004,想起了7月2-4日的夜行步云山。
3日上午,麒麟子体力出现不支(后证实有哮喘病史),经劝说决定放弃随大队伍继续行走。当时刚好一队人马在步云山顶峰做活动,麒麟子刚好可随他们的车下山。
如果不是有那山顶的车队,作为领队,我会放麒麟子一人下山吗?
当时表现体力不支的还有大S,当然可以劝说这两个人结伴下山。但是同样体力不支的两人结伴,他们能给对方怎样的帮助?
当时的队伍采用的分组方式,各组队员由领队在活动前划分而非自由组合。麒麟子与我是一组,如果事情赶到那里,只能我陪麒麟子下撤了。
那二十多人的队伍?我的行程?
还有大S,因为体力与同组的众人差距较大,大部分时间该组队员未能走在一起。上山路段、以及下山路段的前半程由组长食人鱼陪同,后半程我与海量在陪他。
还有月光组的骆驼与彩虹雨,一路狂奔,也没有保持小组的队形。
说到这些,也是想提起讨论:
在AA制的穿越活动中,我们提倡分组以减轻组织者的工作量,让大家共担组织事务。
但是在大强度的穿越中,由于体力上有差异(个别组的差异还挺大),而小组的设置并非自愿结合,一旦陌生些相互间必然缺乏容忍和帮助,
那么出现问题的时候,到底应该怎样解决? |